一方面需求在產業鏈的橫向上完成平衡開展。加大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停止有效投入,填補產業鏈上的空白;另一方面要秉著大配備制造效果共創共享的整體思緒,做到共性技術共同受益。詹純新倡議,以國度資本入股方式,以市場準繩,制定優惠政策,鼓舞、支持適宜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聯盟,防止自我殘殺,加強行業競爭力。
重點培育一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
需求低迷、行業萎縮、產能過剩、庫存積壓、風險增加、競爭加劇”這是中國工程機械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共同的六大關鍵詞。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2013年“臉色”愈加難看:排名第一的中聯重科營收385.42億元, 繼2012年業績整體下滑之后。同比降落19.82%凈利潤38.39億元,同比降落47.63%三一重工緊隨其后,營收373.28億元,同比降落20.29%凈利潤29.04億元,同比降落48.94%
營收269.95億元, 昔日“老大”徐工機械往常退居第三。同比降落16.12%凈利潤15.08億元,同比降落38.11%山推股份、常林股份等企業則出現較大虧損,廈工股份以至曝出5.89億元巨額虧損。
行業競爭卻在加劇。4月2日, 市場哀鴻遍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掘機分會破天荒地拋出一份《關于中國發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爭的警示函》下稱“不當競爭警示函”稱:局部率先的制造企業采取了降價、延長保修期、低首付的銷售政策,有過度競爭傾向,嚴重擾亂了市場次第,增加了行業整體的運營風險,影響我國發掘機械行業平穩、理性、有序開展。
中國工程機械似乎進入“血拼”時期。 走過高速增長的黃金20年”后。
企業卻仍擴產 產能過剩嚴重。
截至2012年底,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中國工程機械主要設備保有量約為561萬~608萬臺,其中,發掘機保有量134.1萬~145.3萬臺。中國發掘機消費企業規劃產能約60萬臺,目前全國發掘機保有量曾經打破160萬臺。該協會聲譽會長韓學松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2013年, 資料顯現。中國發掘機總銷量11.47萬臺,根本與過去兩年持平。2014年14月,國內發掘機總銷量3.4萬臺,估計全年銷售12萬臺。業內人士估計,假如發掘機制造企業不再新增產能,當前的產品產量能滿足市場4年以上的需求。
中國混凝土機械行業, 混凝土機械亦如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聲譽會長陳潤余曾于2013年初公開警示。假如3年不消費新品,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三一重工上海臨港的發掘機基地建立落成, 令人“眩目”市場龍頭的產能繼續高歌猛進。2013年6月。年產能4萬臺;2014年3月,全球最大工程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在江蘇徐州正式投產大型發掘機,成為其全球最大發掘機制造中心。卡特彼勒董事長道格拉斯·歐博赫曼通知《中國經濟周刊》企業目前在華共有17家制造基地,另有9個正在建立之中,標明我還將繼續在華擴展產能,顯現出對中國市場的自信心。
金融·資本惡性競爭致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業績“跳水”
應收賬款激增
客戶違約事情頻發
爭搶市場份額, 為消化存量。一些企業在銀行按揭、分期付款、融資租賃等“信譽銷售”根底上,不惜一再降低首付款比例來促銷。
2008年以前, 山河智能的一位高管稱。工程機械行業的首付比例普通是30%左右。2011年\"零首付\"出現后,卡特彼勒的首付還在20%左右據守了一段時期,而目前10%首付也開賣了
今年3月, 價錢戰愈演愈烈。據《中國經濟周刊》得悉。福建某工程機械企業將原價80余萬元、22噸的發掘機作價59.5萬元出售。隨后4月2日,不當競爭警示函”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發掘機分會發至各相關企業。
工程機械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 隨同著上述促銷手腕。2013年,全國工程機械A股14家上市企業合計應收賬款為817.25億元,占總停業收入的54.40%其中河北宣工、山河智能、徐工機械等企業超越70%
以至危及企業平安。2012年以來, 腫大、虛胖的應收賬款給工程機械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艱難。行業客戶均勻違約率曾經超越了25%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透露。
應收賬款范圍增大, 廈工股份在2013年年報中稱。盈利才干降落,運營環境繼續惡化。柳工則在2013年年報中坦陳,工程建立相關行業開工缺乏,局部客戶因業務收入降落與資金缺乏,招致行業信譽銷售中的各類違約逾期還款量增加,形成了相關法律訴訟。
2013年呈現1.44億元虧損, 而以農業機械為主停業務的吉峰農機2011年高調進入工程機械行業后。公司直陳,因終端用戶違約,公司承當了工程機械產品的回購義務,嚴重吞噬了主停業務板塊的利潤。
工程機械消費企業進入“大收賬”時期。主流終端用戶或代理商根本不會推銷同一品牌的產品, 全球經濟多年持續減速、國內面臨諸多應戰、行業內逾期還款違約事情增加等背景下。違你約還是違他約?某業內知名企業的副總裁開門見山地稱,關于企業收賬,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惡性競爭仍持續 裁員減產難突圍。
諸多企業開端斷腕求生。 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風險迫近失控邊緣。
包括三一重工等企業均被曝出以優化員工、競聘上崗、待崗、休假等方式大幅降薪或裁員的傳言。裁員是件敏感事,相關企業三緘其口。年報顯現,廈工股份2001年在職員工數6257人,2013年則顯現為4923人, 裁員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2012年以來。降幅21.32%玉柴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絕大多數企業都出現不同水平降落。
山河智能在天津設立南方研發制造基地, 有的企業則選擇停產、減產或者減少投資范圍。2010年8月。投資總額約45億元。2012年12月,山河智能曾刊發公告,供認天津廠區停產風聞。據《中國經濟周刊》解,山河智能調整了天津的投資范圍,將一期投資中原方案6億元的投資額減少至4億余元。2013年,天津山河完成停業收入4200萬元,凈利潤-2100萬元。
徐工機械、山推股份、廈工股份、福田重工等紛繁參與混凝土機械市場拼搶行列;柳工希望在穩住裝載機和發掘機優勢之時, 逆勢做強全線產品”相關詞匯亦呈現在不少上市公司2013年財報中。雖然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占領混凝土機械75%以上市場份額。培育叉車、推土機等新業務;廈工股份則提出了進入叉車、盾構機、道路機械等全新范疇。
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過去“全產業鏈”勝利形式, 一個深不見底的行業低谷期。似乎將局部企業拖至小而全的起跑線上。
工程機械企業的重合度曾經很高, 國泰君安剖析師閆偉以為。自覺擴張已影響到行業平安。
三一集團(三一重工控股股東)看待行業競爭亂局, 經過20余年的全球化擴張后。則選擇了降本錢、控風險,同時解脫對工程機械的依賴,強勢進入海洋機械。而中聯重科將將來產業幅員規劃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重型卡車、環境產業與金融效勞等五大板塊。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要做配備制造業世界級企業,必需轉型晉級,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中心技術的這道\"坎\"
給了國際巨頭可乘之機。全球經濟形勢尚不明朗之時,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非理性競爭。今年4月《國際建立》雜志發布,2013年,全球最大的50家建筑設備制造商的銷售額同比降落了10%卡特彼勒全球銷售同比亦降落了16%但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卻同比上升了24.9%
國14家工程機械上市企業總營收為1502億元(約為241美圓)根本與卡特彼勒的工程機械板塊相當。2013年, 2013年。卡特彼勒全年營收556.6億美圓,而工程機械板塊占比不到1/2
卡特彼勒推出新品320D2GC發掘機, 卡特彼勒董事長道格拉斯·歐博赫曼將中國區的優秀業績歸結于團隊、研發質量以及分銷形式的勝利。不過公司的降價戰略顯然為其中國業績增長出力較多。2013年。終端市場售價不到100萬元,而傳統的320D液壓發掘機根本在110萬至120萬元之間,競爭優勢顯著。
數十年來, 令人遺憾的無論是行業高速開展還是步入低潮。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內以關系資本為紐帶的多層次、互補性的戰略聯盟沒有構成,即使在一定范疇、一定市場以及研發、消費、銷售等價值鏈的階段性協作也沒有,惡性競爭局面仍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