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 破6預期增強
12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114,這是12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第四次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也小幅收升,與中間價一道繼續刷新歷史紀錄。
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超過2.5%。鑒于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今年年底人民幣匯率進入“五”區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6.26,今年以來該指數累計升值5.6%。
事實上,自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每年都表現為升值,升值幅度最小的年份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當年出于穩定市場的考慮,央行將人民幣匯率掛鉤美元,對美元保持相對穩定狀態,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僅為0.09%。
中國央行在2010年6月19日重啟匯率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2012年4月16日起,央行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波幅限制倍增至1%;而外匯市場交易機構隨后亦首次獲準賣空美元。
對于接下來的走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則顯示,今年11月外匯遠期交易量暴漲,單月合計折逾133億美元,遠超今年前11個月平均25億美元的水平。
遠期交易放量增長,與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有直接關系。這是由于人民幣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導致美元在遠期持續呈現升水,令遠期結匯可以享受利差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利潤。
熱錢流入推升人民幣強勢
近日即期匯率漲勢較快,顯示央行指導大行干預也在減少。央行的不干預,一方面是改革的決心,更多的則是無奈地順應市場選擇。
首先是美元被看淡。由于美國經濟復蘇態勢并未完全確認,特別是10月份失業率出人意料地升至7.9%,讓奧巴馬的經濟刺激政策受到多方質疑。而民主與共和兩黨在財政預算和債務上限問題的爭執也并未徹底解決,明年初可能再度激化矛盾。
經濟復蘇乏力,前景堪憂,美元信心出現動搖,世界主要國家和投資者紛紛減持美元資產。截至10月底,美元占全球交易貨幣的比重已將至40%,美元資產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也將至62%。
而在美元地位出現動搖之時,人民幣正取得國際化的新進展。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報告數據,今年8月人民幣已經躍升至全球第8大交易最活躍貨幣,預計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全年將突破4萬億。同時SWIFT數據還顯示,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僅次于美元。
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又延續了觸底回升的態勢。第三季度GDP增長超預期達到7.8%,11月PMI創一年半新高,連續1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而通脹也出現意外下滑,表明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增強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美國經濟不及預期,推遲了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時間,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吸引了國際資金重新回流。成為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動力。
中國11月貿易數據顯示,受出口同比大增12.7%和進口增長回落的影響,貿易順差創近五年新高。而10月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猛增4416億元,為連續第三個月正增長。值得注意的是,10月增長規模是9月新增規模的3.5倍,8月更是僅有273.2億元。
近期央行、外管局連續發布多項相關資本開放政策,助推了資本項目的開放,也部分抵消了此前外管局20號文對外匯資金流入的阻礙效果。于是從資本項目跨境流入的無風險套利資本增多。國內企業、特別是房地產企業到香港發行美元債券回內地使用的情況顯著增加。
跨境資本大量流入,進一步推升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多重作用之下,以往央行采取在外匯市場上購匯對沖人民幣升值的做法顯得成本過高了。
人民幣強勢下的虛弱:升值維持泡沫
從中長期來看,以往支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逐漸消退。人口紅利窗口正在關閉(有觀點認為已經關閉),勞動力成本正在激增;產能明明意識到已經嚴重過剩,卻難以消化,新的大量過剩產能仍然在生產出來;也許是難以估算,或者不敢公布,從地方政府到企業,債務的堆積已經迫在眉睫。
這些因素導致中國資本回報率正在快速下行,經濟潛在增長水平下降已經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這讓本輪人民幣強勢升值顯得底氣不足。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被產能和房地產兩大泡沫所威脅著,而這需要人民幣保持強勢。一旦人民幣匯率形成貶值趨勢,則有可能引發資產價格快速下行,刺破泡沫的代價難以承受。為了避免經濟硬著陸,只能維持人民幣強勢。這一方面是順應市場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人民幣強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泡沫不破裂。社科院金融專家劉煜輝就警告稱,人民幣強勢將可能導致經常帳盈余惡化,最終補貼和加劇資本外流。當一國的經常帳收窄不能有效支撐資本項流出時,本幣及本幣資產的貶值壓力會急劇上升。
分析認為,政府在推動經濟再平衡、從出口驅動的增長轉向消費拉動的模式之際,愿意容忍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走高。預計接下來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將是朝向自由化邁出的下一階段步驟之一。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隨后,央行行長周小川及副行長易綱相繼在不同場合表態,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使人民幣匯率可以雙向浮動,形成一個充分彈性的、雙向浮動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匯率形成機制。
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不斷優化資金配置效率,進一步增強市場配置資金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這也意味著匯率改革會沿著穩健、緩慢的節奏進行,避免人民幣匯率在外部壓力下單邊過快升值和波動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