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解釋: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有利于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
“此舉對中國金融業、中小企業融資都有深遠的積極影響,有利于金融業發展、中小企業貸款。”7月19日晚間7點,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后,彭博經濟學家麥德能第一時間評論。
相比之下,企業的反應則比較淡定。“就政策本身來說是好事,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跟銀行溝通,因為還不能確定具體的執行條款。”上海一家農業企業負責人黃亮表示。
效果恐有限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該舉措徹底消除了小微企業與大型國企的貸款政策差異。”麥德能認為,一度,中國政策保證給大型國企與小微企業之間貸款有300個基點的息差,這項政策在去年的兩次不對稱的降息大潮中已經被嚴重削弱。而此次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的關鍵措施,成為給這300個基點息差的最后一擊。”
張逸民指出,“貸款利率放開后,企業和銀行之間可以互相自由議價,提高市場競爭的程度,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利率更低的金融支持,從而降低貸款成本。”
然而,徐之騫給出了不一樣的理解。他表示:“央行新政對中小企業貸款沒有太大影響。最終銀行是否放貸,還需要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和資質認定。但要知道,中小企業融資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投資風險過高。”
“貸款本來現在就是稀缺資源,低利率的貸款資源會更多向國企和大型企業集中。”寧波一家小企業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中小企業能從銀行拿到貸款就已屬不易,打折從來沒想過,希望融資成本在短期內不會被推高。”
需政策組合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曾剛指出,目前的政策對大銀行的影響并不大,因此,貸款策略短期并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化。“目前信貸上浮居多,很少有觸及下限。根據央行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貸款利率下浮的只占11.3%,下浮的區間基本上在0.9倍,很少有觸及0.7倍的。因此,貸款下限取消之后,利率下行的空間不大。”曾剛表示。
長期來看,曾剛認為,利率市場化之后,競爭格局形成,利率水平將成下行趨勢。而這個過程中,銀行如何有效定價是最大的問題。“過去都是央行在指導價格,現在由銀行自行決定,對銀行的定價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短期內出現明顯下滑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從風險控制的考慮,能夠拿到低息貸款的主要都是大型國有企業。”黃亮表示,“我們企業的貸款都是從股份制銀行中獲得,額度也并不是太高。”
黃亮表示,他也曾向大型銀行申請過貸款,但由于不能通過銀行的風險評估,最終未能拿到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其微博也表示,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將這種降低融資成本的可能性變成現實,還需要在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展、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門檻、調整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和投向的限制、以及存貸比等限制的改革結合起來,預期僅僅依靠取消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效果有限。
農村小微有突破
盡管此次新政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費方面可能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曾剛看來,“取消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上限”在拓展農村信用合作社業務范疇的同時,將對三農相關的中小企業融資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此前,農信社貸款利率為2.3倍。曾剛認為,取消限制之后農信社將進一步開發此前價格覆蓋不了的區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持三農建設。
不過,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考慮到現實狀況,這些影響更多是長期的,短期作用有限。因為在此前農信社貸款利率2.3倍的情況下,大多數貸款利率都在上限之下,而已經放開的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在內的其他各類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的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均已放開,好多資金已借道這些銀行投入三農,能夠真正吸引的資金比較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