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漲這幾年一直存在,而且越演越烈.央行前幾日公布的一季度宏觀經濟數字揭示的滯脹風險更不容樂觀,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總量(M2)達到89.56萬億元,與2011年9月的78.74萬億元相比,半年時間M2增長了近11萬億元。扣除去年10月M2擴容增加的部分,仍有10萬億左右的規模,與過去幾年的全年增幅接近。加大貨幣供應希望換來經濟增長的結果并沒有出現,一季度GDP增幅僅為8.1%,為“四萬億”救市計劃執行后的最低值。
要想讓經濟有新的突破,如果以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靠簡單的出口和資金短時間拉動是不可能的.我想拉動國內消費這個是最明智的選擇.由于有2003年和2008年兩次刺激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案例在先,有專家再次提出放松限購,增加土地供應,刺激房屋消費來消化過多貨幣,既拉動經濟又消除通漲。
看看房地產,從去年開始就進入了不溫不火的狀態.根據75家上市房企公布的2011年年報數據,這些企業總庫存值達到9048億元,超過2009年庫存2倍以上,有媒體估算全行業的庫存市值或超過5萬億元。杭州近期已經有兩個房企向法院申請破產,已經提示了整個行業面臨的危險。
而由于銷售不得力,地產商的庫存卻在不斷增加.再加上不斷緊繃的資金鏈,現在降價是房企唯一的選擇,無論是何種方式,賣掉房子就是在增加流動性,也是拉動消費的一種手段.手里有庫存的好辦,降價只是降低利潤率或者稍有虧損,這也是前些年盡享高利潤快感后應付的代價。手里沒庫存全是在建工程的房企大概只能走被并購、轉讓項目和破產清算的路。
只要放開限購,房地產市場再次快速啟動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有通脹這只猛虎在不遠處虎視眈眈。貨幣供應過量,通脹形勢進一步惡化的風險較大,只要放開限購,躲避通脹風險的資金會狂涌而入,庫存被消費掉,房價重新進入快速上升渠道,房企們資金回籠,再去買地蓋房子,市場一片興旺。
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這種結果可能不會出現,反而可能出現惡化通脹的結局,原因有二:一是房地產行業本身體量不夠大, 2011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額為5.9萬億元,在此基礎上要新增消費來消化巨量的超發貨幣不現實;二是房地產行業容易刺激物價上漲,房地產的興旺會帶來大量資金在銀行、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之間快速流轉,會放大市場貨幣流量,同時它還會拉動三十幾個上下游行業的投資,刺激大宗商品價格,惡化經濟形勢。前車之鑒并不遠,2003年和2008年兩次在CPI較低甚至是負值的情況下刺激房地產,最后都以高通脹為連帶結果,當前CPI較高的情況下啟動房地產市場,通脹結局可能更難看。這就像泄洪,泄到一片大沙漠里,有足夠空間容納洪水,還能為沙漠供水,當然是好事;可是泄到一小水庫里,不僅容納不了,激起漩渦,還可能沖垮大壩,將下游全部沖刷掉。拉消費的限購初衷可能最后演變為刺激投機的結果,難免南轅北轍。
畢竟沒有哪個企業心甘情愿破產轉讓,或者一步降到位,房地產市場降價來去庫存、促消費的過程會進展較慢。洶涌的貨幣帶來的滯脹危險必然會使人想到快捷的去庫存方式,放開限購,喚醒房地產市場以及與之形成產業聯動的上下游。
現在的通貨膨脹本身就很厲害,如果放開限購讓高通漲再加把火的話那真就無可回頭了.而這種情況也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中低收入者沒有住所,甚至連租房也租不起.這個是管理者不愿看到的.前一陣子18大已經表明了管理者的態度,包括之后的表態,都說明就算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也不會放任房地產價格瘋漲,限購要堅決到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