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培訓|涼皮|涼皮培訓請到皮鋪子趙家
秦鎮米皮是陜西戶縣秦鎮的著名特色小吃。 秦鎮米皮用當地出產的一種秈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漿和蒸制。師傅當著顧客的面,用一把幾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張的米皮切成細條,拌上特制的辣椒油(叫“油潑辣子”)、醋和鹽,加上黃瓜絲和豆芽,一碗碗看來紅通通、吃來“筋、薄、細、軟”、涼爽可口的秦鎮米皮就可以上桌了食用了。 秦鎮米皮,陜西涼皮“四大花旦”之一,因產于西安戶縣秦鎮而得名,又叫秦鎮涼皮,以大米為主料蒸制而成。 長期以來,在關中地區流傳著“乾州的鍋盔岐山的面,秦鎮的皮子繞長安”的俗語。可見,秦鎮米皮很早以前就與乾州鍋盔、岐山臊子面齊名為關中地區三大著名面食。 秦鎮即秦渡鎮,位于西安戶縣灃河西岸,這里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盛產優質稻谷。用這里出產的稻谷磨漿制成的米面皮子,以色白光潤、筋薄細軟、柔韌爽口而著稱。 清代,秦鎮街上就有許多家專營米皮的店鋪,就其品質而言,較有名氣的要數藥王樓下的“皮鋪子趙家”河城隍廟前的“禿雁娃皮子”了。改革開放后,秦鎮涌現出了三四十家經營米皮的店家,家家生意紅火,還出現了米皮培訓中心,主要為外地培訓米皮制作人才。 20世紀末,“皮鋪子趙家”在其第三代傳人、年以八旬的趙克寬老人的指導下,繼承了老輩的經營特色,嚴格選擇主料,所用調料考究,菜碼兒要用水焯,食醋要兌水后使用,以免皮子斷節,過往游客不但就地品嘗秦鎮皮子,且有用荷葉包裝皮子帶回去與家人共同分享。后來,趙天學和倆孩子趙峰,趙建峰來到河南,將正宗地道的‘皮鋪子趙家米皮’帶到當地,因口味好,生意特別火爆,開了多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