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人造革的特性與應用
PU的發明與拜耳集團緊密相關。拜耳,這家德國制藥巨頭,同時也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其業務版圖廣泛,涵蓋醫藥、診斷器材、農作物保護產品、塑料及纖維等多個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拜耳在全球擁有12,000名研發人員,且每年投入研究與開發的資金都超過營業額的7%。而第二代合成革,則是以聚氨酯樹脂(Polyurethane,簡稱PU)為主要成分,輔以助劑和填料,通過涂覆或貼合工藝,精心制作而成的仿皮革塑料制品。PU材料應用廣泛,適中的價格使得其成為經濟替代品,但存在環境污染和高昂生產成本的問題。
第三代:超纖技術的革新
然而,PU制品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其透濕性和透氣性相比真皮稍顯遜色。盡管如此,在其他方面,如耐用性和外觀,PU制品往往能滿足甚至超越消費者的期望。這一點在《制革化學與工藝學》一書的對比試驗中得到了充分證明。日本的可樂麗和東麗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成功研發出第三代人工皮革——束狀超纖細纖維合成革,其結構與真皮膠原纖維極為相似。
超纖材料的結構與優勢
與PU材料相比,其顯著區別在于其獨特的結構。通過結構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差異。在性能上,第三代人工革已經達到了甚至超越了真皮的水平,具有出色的強度、不吸濕性,且原料易得。這使得它成為替代真皮的理想選擇,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超纖先進的三維網絡結構超越傳統PU材料,賦予其優于真皮的強度與耐用性。
超纖在市場中的應用
使用場景:無論是沙發還是汽車座椅,超纖材料都是替代真皮的理想選擇。雖然其透氣性略遜于真皮,但耐磨性卻遠超真皮,非常適合有小孩和寵物的家庭使用。在運動鞋方面,超纖材料也廣泛應用,其耐磨性在日常穿著中表現尤為出色。
市場上的科技產品,有些也采用了超纖結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購物平臺如某寶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購。一般而言,沙發的超纖價格大約在40元/米左右,對于一款3.6米長的L字型沙發,其出廠價格大約在6000元左右,非常實惠。盡管在性能上,超纖在透氣性和某些參數上與真皮存在微小差距,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性價比極高的替代材料,尤其是對于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來說。事實上,高品質的超纖在價格上甚至超越了低端的國產牛皮。因此,無需為了追求真皮而花費4000-6000元購買接觸面為真皮的沙發。在同等價位下,超纖與仿真皮相比,兩者難分伯仲。所以,如果預算有限,超纖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PU人造革生產線由加熱壓合而成。由于其環保性及觀賞性,易維護的特點,本司研究開發的PU人造革生產線,采用先例、實用的工藝方式,操作合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