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參數
| 產品歸類 | 型號 | 平均粒徑 (nm) | 純度 (%) | 比表面積(m2/g) | 體積密度 (g/cm3) | 晶型 | 顏色 |
| 納米級 | CW-Al-001 | 50 | >99.9 | 20 | 0.23 | 球形 | 黑色 |
| 亞微米級 | CW-Al-002 | 800 | >99.4 | 2 | 1.50 | 球形 | 銀灰色 |
| 加工定制 | 根據客戶需求適當調整產品純度及粒度 | ||||||
主要特點
納米鋁材料、超細鋁材料通過可變電流激光離子束氣相法制備,產品純度高,球形度高,雜質含量少,工業化產量大,分布均勻,比表面活性高,易于分散使用在樹脂、橡膠等高分子材料中。
應用領域
1催化劑:納米鋁材料添加到火箭的固體燃料中,大幅度提高燃料燃燒速度、改善燃燒的穩定性;
2活化燒結添加劑:在AlN粉體中混入5~10%納米鋁材料,降低燒結溫度,提高燒結體密度和導熱率;如果納米鋁材料作集成元件的基板,導熱率將提高10倍左右,可解決集成元件的集成度問題。
3金屬和廢金屬的表面導電涂層處理:由于納米鋁材料有高活化表面能,在無氧條件下可以在低于鋁材料熔點的溫度實施涂層,此技術可以應用于微電子器件的生產。
4應用金屬顏料、復合材料(熱噴涂復合金屬粉末、陶瓷復合鋼管)軍工(填充劑)、化工(各種化工催化劑、農藥)、冶金(鋁熱法冶金、煉鋼脫氧劑)、造船(導電涂料)、耐火材料(煉鋼爐鎂碳磚)、新型建材(加氣混凝土發氣劑)、防腐材料、等等。
技術支持
公司可以提供納米鋁材料、超細鋁材料在導熱樹脂、涂料添加劑、粉末冶金等方面的應用技術支持,具體應用咨詢請與銷售部人員聯系。
包裝儲存
本品為惰氣防靜電包裝,應密封保存于干燥、陰涼的環境中,不宜長久暴露于空氣中,防受潮發生團聚,影響分散性能和使用效果。
國際功能材料大會:納米技術讓走路發電成現實
本報訊 (首席記者 張亦筑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程夢婷)7月26日,2016中國國際功能材料大會(CIFM)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包括8名院士在內的近1500名功能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齊聚山城,圍繞國內外功能材料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工程應用進展進行了探討。
據介紹,本次大會由重慶市科協主辦,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重慶市對外科技交流促進會共同承辦,以“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以納米材料與技術、陶瓷材料、稀土釩鈦材料、生態環境材料、信息材料與器件、生物材料、復合材料等為主題,旨在推動海內外功能材料領域的科學技術交流,促進重慶功能材料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重慶正在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功能材料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合清介紹,目前,我市已建成新型鋁合金、鎂合金、功能材料、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4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了儀表功能材料研發中心、鎂合金材料研發中心、西南鋁業集團技術中心和重慶鋼鐵集團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借助這些院士專家等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持,提高高校院所和企業的整體科研水平及自主創新能力,重慶功能材料產業將加速發展。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與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與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長明、重慶星河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魯志松簽署了合作協議,圍繞智慧城市光電信息、功能納米材料和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表界面處理技術研究,以及海歸青年科學家人才引進等展開合作。
之后,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李長明,亞太材料學院院士金重勛還受邀作了大會主題報告。
當天,“院士專家走進五大功能區域”系列活動也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上旬,來自美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專家將走進我市渝北、沙坪壩、南川、萬州、黔江,圍繞五大功能區域各自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需求,提供決策咨詢和開展項目合作,推動五大功能區域加快發展。
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
納米材料技術讓“走路發電”成現實
走路、摩擦、滾動……這些簡單動作中所蘊藏的“納米”級勢能,也可以轉化成電流。7月26日,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向記者介紹了基于納米材料技術的“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前景。
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往往導致大面積停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如何獲得電源以便向外界發出求助信號?“‘摩擦起電’這個原理我們都知道。”王中林告訴記者,摩擦過程中的電子運動會產生電流,目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研制出“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利用人類走路、滾動、抖動等動作來“發電”。
選擇高分子、金屬薄膜等材料,并針對走路、抖動等運動狀態,設計出不同的結構,這種功率為微瓦級、毫瓦級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就可以進行發電。“將‘摩擦納米發電機’安裝到手機殼、腳底或是衣服上,那么在滑動手機、走路或抖動的時候,就可以產生電流。”王中林說。
此外,“摩擦納米發電機”還可以廣泛應用在安保、環境監測等方面。“比如打字,每個人敲擊鍵盤的速度、頻率是不一樣的,由此形成的電波也不一樣。”王中林介紹,將“摩擦納米發電機”安裝在智能鍵盤上,就可以監測出正在操作電腦的是他人還是機主本人。
不僅如此,“摩擦納米發電機”還可以用于環境監測。“‘摩擦納米發電機’安裝在空調機吹風口,利用吹出的風可產生電流。PM2.5顆粒因為帶有靜電,就會被吸附到安裝有‘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過濾板上。”王中林介紹,這種裝置吸附率高,室內空氣凈化率可達99%,并且沒有臭氧產生。
“納米材料的應用非常廣泛,希望可以在西南地區建立納米能源研發平臺和產業基地,結合重慶的實際進行軌道交通監測、照明等方面的產業化發展。”王中林表示。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長明
納米材料在生物醫療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在面積1平方毫米的生物芯片上布置數百個探針,就可隨時監測心臟病突發的征兆或進行癌癥的早期篩查等。7月26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李長明,向記者介紹了如今納米材料在生物醫療等領域的運用。
據了解,目前在生物醫療領域,如何有效進行心臟病突發、老年癡呆癥等病兆的監測及癌癥的早期篩查,以便有效進行預防和治療,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
“利用納米材料,可以在1平方毫米的生物芯片上布置數百個納米探針。”李長明介紹,皮膚毛孔是微米級,而探測針頭是納米級的,其體積小、靈敏度很高,監測速度非常快,10分鐘就可以出結果。因此,將安裝有納米級探針的生物芯片與可穿戴設備結合,制作成手環,可隨時監測到病人血壓是否升高,以及血液里鈉、鉀、蛋白質等濃度的變化。
“這對監測心臟病的突發、癌癥的早期篩查等,都非常有效。”李長明表示,這種納米級的生物芯片使用便捷,病人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定時監測,預計2-3年后可實現產業化。
基于同樣的原理,納米芯片還可以運用在環境保護和食品檢驗上,快速進行空氣質量、食品成分檢測等。
李長明還告訴記者,納米材料的運用十分廣泛,他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鈉電池的研發。
“目前鋰電池的使用很普遍,但全世界的鋰可能在30-50年內消耗殆盡,鋰電池很快會變成‘鋰黃金’。”李長明說,但鹽湖、海水中的鈉卻取之不盡,且鈉材料的價格只有鋰材料的10%。目前鈉電池的性能已達到接近鋰電池的水平,他正動員廣州一家企業在重慶建廠試產新一代的鈉電池。
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院長裴勇
打通產品研發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提高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依靠核心技術團隊!”7月26日,重慶星河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院長裴勇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星河光電是重慶民營LED企業中的領頭羊,今年2月正式在“新三板”掛牌。
在裴勇看來,登陸“新三板”僅僅是資本市場向企業打開了一扇門。“如果企業還想走向IPO,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那么像以前那樣光靠十幾二十個研發人員搞產品開發,是遠遠不夠的。”
他表示,單靠民營企業自身,要引進高端人才很困難。為此,星河光電與渝北區政府、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重慶科技學院共同成立了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通過政產學研合作的方式搭建平臺來解決這一問題。
“政府部門、高校院所可以幫助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即便是院士級專家,他們的人事關系在高校院所,但同樣可以為企業研發服務,甚至直接在研究院、企業工作。”裴勇說,這就解決了很多院士專家的后顧之憂。
目前,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已經引進了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李長明等院士、專家,來幫助企業攻克產品研發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通過這一合作形式,院士專家的科研成果也能夠實現快速轉化,從而打通產品研發的“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我們還努力申報院士專家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基地等,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海內外專家加入,將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帶到重慶來落地轉化。”他透露,目前,星河光電正在加大力度對智慧照明領域的相關產品進行開發,比如以路邊的燈桿為載體,嫁接和集成物聯網技術,進行智能充電、城市防澇、PM2.5監測等。
首席記者 張亦筑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程夢婷 采寫 圖片由記者 謝智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