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旋窯就是我們在水泥生產線中使用的回轉窯;剞D窯的技術研究也細分很多細節,除了設備本身性能的改進,那么操作中是否還有更大的空間了呢?我們在后續文中會逐漸說到操作方面的改進細節,這里先引申一段文字,以實例來說明旋窯改造中負壓部分的改造實現的產能提升。
窯外分解技術(窯外分解技術的優勢可參考公司文章http://www.yskuangji.com/news/1100.html)在中國出現已經四十多年了。技術已經很成熟。以至于如果有人說這個系統還可以進行優化時都很少有人相信。
但是,按照任何技術都是在發展的觀點,雖然窯外分解的基本理論是成熟的,但是其應用技術卻在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著。
細細分析起來,這項操作技術的產生應該追溯到1995年我們開始從事中小型旋窯改造的時候。那時候因為生產線的能力都不大,700t/d的就是大生產線了。當時很多生產線的熟料冷卻都是采用的單筒冷卻機。在生產時,窯頭罩都是正壓或是微正壓。完全負壓的很少。
有些工廠窯頭正壓到看火都需要拿著像盾牌一樣大的看火鏡。當時大家都不明白產生正壓的原因,有些工廠甚至將高溫風機的風量加大了一倍,祈望將窯頭拉成負壓,但是沒有作用,反而使生產更不穩定了。當時就有一些文章探討單筒冷卻機的規格和回轉窯規格的匹配問題,希望通過匹配來解決窯頭正壓問題。也有一些工廠,對窯頭罩進行了改造,特別是窯頭冷煙室的尺寸。改造后確實有些效果,但隨之帶來的是產量的影響。
我們在開始從事旋窯改造以后,也研究了這種現象,并在一些在水泥廠工作的專家的啟發下,利用組合技術實現了窯頭罩的負壓工況,并使旋窯的產量大幅度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逐漸認識了系統空氣平衡和煙氣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關系。
真正達到高峰的是利用這方面的技術解決了當時被稱為水泥行業老大難問題的河北宣化水泥廠(今張家口金隅)700t/d生產線的達標問題。在以系統空氣平衡為主要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沒有對系統進行大的改動,只改了一些在他人看來無足輕重的若干細節部位,就使這個建廠10年沒有達標的生產線,遠遠得超過了設計產量而達到了800t/d。
受于時間的影響,將在后續穩重對改造的細節作出講解。從該實例上來看,在二次投資不大的情況下,對細節部門緊緊進行了改造就實現了日產提高了100噸,可見改造的結果與前景都是令人滿意的。當然,隨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些也不會停止于此。公司技術人員將會繼續跟蹤評判整個系統的結果。
內容標簽:旋窯改造,旋窯負壓技術改造,產能提升,河北宣化水泥廠實例。信息出處:公司http://www.yskuangji.com/ 為您提供,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