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網站 http://www.ie-expo.cn/
展會概況
凝聚環保創新力量 助力華南環保展新發展
由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慕尼黑博覽集團、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中國換博會廣州展IE expo Guangzhou”,自2015年首次舉辦以來,展會秉承世界最大環保展—慕尼黑IFAT展的卓越品質,依托中國環博會近20年在中國環保產業的深厚沉淀及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33年服務廣東環保產業的影響力,展會獲得了快速發展。已成為華南地區真正的高品質、大規模、國際化的旗艦環保展,是行業主流企業的首選展示平臺。展會覆蓋水、大氣、固廢及土壤等環境污染治理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隨著打好環保污染攻堅戰的不斷深入,華南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巨大。“2019第五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將于2019年9月18-20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貿易會展館(廣交會展館)再度升級亮相,本屆展會將擴大到4個展館,集中展示創新的水與污水處理、給水排水、固廢處理、大氣治理、場地修復、環境監測等技術設備,同期舉辦“2019華南生態環境創新技術大會”,下設數十場豐富且緊扣行業熱點的專業論壇與活動,與產業鏈各端精英一同把握行業動向,探討創新解決方案。
2019年中國環博會廣州展的6大優勢
品質
秉承IFAT展50多年的專業品質,依托中國環博會20年的深厚沉淀,及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33年服務廣東環保產業的影響力
規模
匯聚來自25個國家與地區的600余家業內翹楚,展示面積超過38000平米
產業鏈
水、固廢、大氣治理、土壤修復、環境監測五大環境應用領域
論壇
同期20余場高端技術論壇,投射政府政策、行業聲音、企業成果
觀眾
政府部門、工程公司、監測站、污水廠、科研院所以及化工、石油、醫藥、電子、造紙、冶金、制鋼、水泥、食品、飲料、紡織、印染等行業買家
媒體
近百個行業媒體聯全程宣傳推廣,創意宣傳品、直郵系統、網站、新媒體等聯袂形成立體、精準宣傳模式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慕尼黑博覽集團
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院
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
廣東省環境監測協會
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廣東省節能協會
展品范圍
9.2館 水
給水排水
水與污水
膜與水處理
10.2館 綜合
國家與地區展團
環境監測
過程控制與分析儀器
環境服務
11.2館 大氣
廢氣治理與回收
粉塵與工業吸塵
除塵與脫硫脫硝
油煙凈化
13.2館 固土
垃圾處理與回收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智能垃圾分類
資源綜合利用
場地修復
行業領軍企業濟濟一堂綻放華南環保展無限魅力
作為華南領先的環保行業盛會,2018年第4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31,000平方米展示、全球505家環保企業參展、26,493名專業觀眾參觀,囊括了水與污水、固廢、大氣、土壤四大環境治理領域的上萬種防治技術,一站式解析環境污染各環節創新解決方案。在政府去杠桿的大環境下,環保行業部分企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在行業轉折點,今年展會規模和參展企業數量仍獲得10%及20%的穩定增長,印證了華南環保產業的市場活力。
同期活動
聚焦環保熱點解析行業難點 華南生態環境創新技術大會強勢回歸
“2019華南生態環境創新技術大會”仍將重磅登入中國環博會廣州展的現場,會議將繼續以“創新技術”為主題,圍繞當前國內環保產業政策和市場機制、環保技術創新及水務、固廢、大氣、土壤等細分領域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屆時以“全產業鏈會議+創新展區”二合一的形式上演一場場環保產業的“創新”大碰撞!
展商評價
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吳佩軒,經營管理部總監
廣州展是與行業內優秀企業交流與學習的絕佳平臺,此次參展盈峰從環境監測、環衛裝備、固廢處理、水環境治理、煙氣及VOC治理、土壤修復及環境綜合服務等產業環節,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展示。我們將繼續不斷創新,為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而奮斗。
上海同臣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郁一青,市場部經理
廣州展是華南地區影響力最大的環保展會,短短三天吸引力眾多華南地區的市政、協會的專業人士及有真實需求的采購商,觀眾的數量質量超乎想象。我們今年參加了同期論壇的發言,會議現場非常火爆,明年我們將會嘗試在更多方面助力中國環博會系列展。
中大貝萊特壓濾機有限公司,于大東,集團副總裁
雖然今年遇到了臺風這樣的突發情況,但是我們依舊攜帶我們的新設備烘干機如期而至,有幸見證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又一次的規模擴大。廣州環博會給我們一個拓展華南市場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參展商與終端用戶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未來我們會考慮擴大展位面積,攜帶更多的展品參展。
聯系我們
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路388號楓林國際大廈A座17層
聯系人:曹雪 18516179182(同W)
QQ:3589228781
E-mail:3589228781@qq.com
連日來,伴隨中央環保督察對10個省區開展“回頭看”,一些地方弄虛作假、表里不一、敷衍應對的行為相繼遭到曝光,特別是一些企業違法生產排污,或者對排污監測數據造假逃避監管,或者以拆除設備之名行生產運行之實,被嚴肅查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種種現象表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企業主動承擔起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存在許多不足。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
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電鍍、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或清潔化改造。
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實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整合搬遷、整改提升等措施。
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成為未來三年跨越關鍵期的必由之路。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突出環境問題,任何企業都不能以僥幸與觀望的心態逃避環境治理責任。對企業來說,治污減排不僅僅是法律責任、社會責任,更是生存的現實需要。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環境保護的主體,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參與者。在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企業主動擔起環境治理責任謀發展,才能有出路。新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了企業環境保護的九大責任,從法律層面劃出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底線。知法、懂法、守法,主動防污治污,規規矩矩地按照法律法規去組織生產、完善工藝,促進生產經營活動健康開展,容不得污染治理上的“數字游戲”與表面文章,否則必將自食苦果。
企業是污染物排放的主體,也是環境治理中的關鍵環節,要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地方政府也要真正負起環境監管職責,不能放任企業隨意污染環境。轄區企業環保排放不達標,甚至干脆就是沒有環評、“未批先建”等,表面上看,問題是出在企業,實則根源仍在地方政府的日常監管不到位。中央環保督察制度實施以來,其督責之嚴有目共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效傳遞了環保壓力,推動了地方落實環保法律法規的積極性。伴隨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無疑將對激活企業環境責任發揮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全民共治的戰役。政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企業主動承擔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不等不靠,不拖沓、不遲疑,只有政府、企業、公眾各盡其責、共同發力,將對美好環境的向往轉化為主動作為,才能最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編輯: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