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表現對象、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創作的石雕能借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作品力量絲毫不弱于同時代的畫家。接受各方定件、從中獲利的西方石雕,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街頭、公園,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這也是西方石雕與中國石雕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
二、社會公眾對他們就有本質上的區別:在西方石雕從業人員被稱為石雕家,他們跟畫家,美術家被看著是同在一個群體,而在中國石雕從業人員被稱為工匠,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被稱為一般的普通從業人員,甚至是粗工。伴隨著西方石雕的流入,這些石雕從業人員才被認同,石雕被列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石雕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會公眾對石雕家的認同。這是西方石雕與中國石雕有何區別的其中一個原因。
三、從實踐層面來講:在近代,盡管中國石雕工匠與西方石雕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徑庭。在中國,石雕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筑塑像、為建筑雕刻石頭。一方面,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
四、材料上的差異:我國雕塑在土、木、石、玉、銅等材料上都可以雕刻;西方主要以石雕為主流。
五、造型手法上的差異:我國雕塑通常會在雕塑上繪色;西方雕塑追求團塊和體積,一般很少在雕塑上繪色。
六、表現手法上的差異:1、空間表現手法:西方人體雕塑憑借光線雨陰影的變幻以展現形體的空間實在行性,中國雕塑是盡可能的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1、西方雕塑以寫實性手法為主;我國雕塑以寫意為主。公司網址:www.lylongxingdiaosu.com
七、精神追求的差異:在我國雕塑家們看來雕塑作品本身是“以物喻人”講究雕塑主體和客體相通、感性與理性共融;西方表現題材基本上是以“人體為主”,重點體現人體的美感。
八、題材差異:東西方的文化歷史發展和影響不同,中國早期以動物和宗教佛像為主要表現對象;西方社會是宗教性的商業社會,主要以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