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品牌風格的同質化、質量的良莠不齊也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行業發展。在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中國整個服裝行業的成長發展期也才30多年,童裝發展明顯晚于成人服裝。
這些品牌還是沿用了它們做大人衣服時的打法——線下“悶頭鋪貨”是提升消費者品牌認知、獲取市場的較快方式。有些品牌們甚至已經進行線下渠道結構的優化。
gxg.kids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在全國開設了500多家門店,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該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2017年底開始,我們會放慢門店擴張的速度,更加精確地找準目標市場,進駐一些比較好的商場和區位。”
它們看中的是小家庭會出現的購物中心。
Mini Peace將年輕父母的消費洞察與線下渠道零售數據反饋結合,對綜合效益低的門店進行調整、轉換、關閉,推進并完成聯營門店向直營、加盟門店的轉換。“目前,品牌通過對重點城市核心商圈的考察,已經和印力、銀泰、萬達、百盛開展渠道上戰略合作,推進精準拓店。”太平鳥童裝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線上渠道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和生活與線上渠道不可分割,他們整個的購買決策路徑受線上影響比較大。”王翀認為,童裝品牌要在數字渠道加大投入,嘗試新零售發展模式。
被海瀾之家參股投資的童裝品牌“英氏嬰童”正在積極探索新零售。2018年3月28日,英氏宣布與天貓合作共同探索母嬰行業的新零售發展模式,并計劃在數據挖掘、用戶運營及線下展開多層面合作。在英氏CEO兼總裁欒熙忠看來,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是有效建設品牌的方式之一,未來,品牌還將“與寶寶樹、天貓數據合作,通過數據認知消費者的變化,通過內部運營的方式來提高競爭力。”
2015年左右涌現的一批互聯網童裝品牌,更是天生帶著互聯網基因。它們在供應鏈模式、市場推廣方式、品牌運營等方面都更靈活與數字化。
凡客誠品原創始人鐘愷欣在2016年創立的互聯網原創品牌“壹果”,就主要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測試市場、獲得**批種子用戶,目前壹果與合作工廠也采用柔性供應鏈模式,同時線上以預售方式提前預估銷量以降低庫存壓力。
誰都想獲得**的“寶座”。越來越多的品牌在通過重新定位來獲得突圍。
“定位大眾化的童裝市場已經沒有新機會了,本土品牌應該走原創化、個性化的差異化品牌建設道路。”程偉雄覺得,細分領域也會是未來童裝發展的一個機會。
在2018年上海時裝周KIDSWEAR上,越來越多定位細分、風格極致化的童裝品牌們在秀場亮相,以期獲得更多曝光的機會。除了自然文藝范的miidiitapir小食夢獸,高定禮服品牌Joy&Joa、定位現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