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彩旗,1999年1月24日生,是“中國第二代孔雀王”楊麗萍的外甥女,畫家楊麗梅之女。[1]曾在原生態歌舞劇集《云南映象》中,小彩旗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
2010年5月1日,小彩旗被北京舞蹈學院破格錄取。
2014年中國中央電視臺馬年春節聯歡晚會,在現場數千觀眾和電視機前數億觀眾見證下,小彩旗持續旋轉4個多小時,成為央視馬年春晚的熱議話題,被網友戲稱為春晚小陀螺。個人資料:
中文名楊彩旗
別 名小彩旗
國 籍中國
民 族白族
出生地云南
出生日期1999-01-24
職 業舞者、演員
代表作品舞蹈:《云南映象》《春》《孔雀》
星 座水瓶座
姨 媽楊麗萍
曾用名魏彩綺
人物熱議
小彩旗被外界認為是楊麗萍的接班人
在楊麗萍謝幕大型舞劇《孔雀》中,扮演“時間”舞者的彩旗也相當出彩。作為楊麗萍的外甥女,小彩旗被外界認為是“楊麗萍的接班人”,而楊麗萍說,自己從未系統地教過彩旗怎么跳孔雀舞,所以彩旗是自己“接班人”的提法并不嚴謹。楊麗萍說,“從小孩到少女,我對她沒有特殊培養,也不知道她將來會長多高,只是希望她在這個環境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做獨一無二的自己,而不是模仿和盲從。”[6]
春晚轉四小時引熱議
春晚落下帷幕,15歲的舞者“小彩旗”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她用自己的旋轉演繹時間的流逝,從春晚開始一直轉到跨年鐘聲結束,足足4個小時。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到底暈不?新華社記者請教了科技網站“果殼網”網友、在北京師范大學取得神經生物學碩士學位的耿志濤。
轉圈引起的暈眩和人們平時暈車、打游戲引起的頭暈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源自于感覺平衡的神經器官:前庭。耿志濤說,前庭是人的平衡器官,位于耳朵深處。它的里面生長著很多小毛毛,在充滿液體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樣地搖動。“水草”通過神經連著大腦。我們頭一動,這些“水草”就跟著晃,大腦就知道了。
耿志濤認為,當旋轉了4個小時的“小彩旗”停下來時,很可能會感到暈眩。[7]
在春晚演出結束后,“小彩旗”曾接受媒體采訪,對觀眾們關于她“暈不暈”的擔心,她的臉色如常,說自己“不暈”。
專家覺得,一方面和她平時的訓練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她轉圈時采取的一些“技巧”有關。
看了馬年春晚的觀眾都不難發現,“小彩旗”在轉圈時是睜著眼睛的。對此,另一位果殼網友“Revolucion”指出,“小彩旗”轉圈時是勻速旋轉,減少了“水草”的振動,同時她的眼睛似乎一直盯著天花板,這樣也能減輕暈眩感。[7]
據了解,“小彩旗”在“轉圈”方面似乎很有天賦。在2012年底,13歲的她就曾在楊麗萍的謝幕大型舞劇《孔雀》中扮演“時間”舞者,在舞劇的演出中,她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不停旋轉3000多圈,被觀眾誤認為是“假人”。
那么天賦和訓練真的能幫人消滅轉圈帶來的暈眩嗎?耿志濤說,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避免前庭帶來的暈眩感。但也許多經訓練,身體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況,不適感會慢慢減輕。[7]
之前小彩旗曾在姨媽楊麗萍的舞劇《孔雀》里扮過“時間女”,轉兩個多小時3000多圈,這次春晚轉了4個小時。對于自己的“轉功”,小彩旗稱自己從小就有這個天賦,“轉椅上使勁轉不會暈,坐車倒著坐也不會暈。姨媽一直想運用我的這個才能,直到《孔雀》舞。”[5]
春晚轉了4個小時,小彩旗的感覺是“很興奮,很HIGH,我是一轉圈就特別爽的人。就相當于走路4個小時,還是有一點疲憊”。春晚時候,舞臺上一會兒演小品,一會兒說相聲,是否會有影響?小彩旗回答:“剛開始會有一點怪怪的,但還是會適應,到后面我還會跟著笑,也會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想各種事情。”對于是否想過再嘗試更長時間,她稱“其實體力跟得上是可以的”。
小彩旗商業演出、演唱會、歌友會、晚會、樓盤開盤剪彩、廣告代言等一切演出 熱線電話:1371929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