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EDI超純水設備--單晶硅超純水設備--超純水處理設備首選萊特萊德! 設備概述: EDI超純水設備,半導體超純水設備,工業超純水設備 EDI在傳統的水處理系統中可替代現有的混床,它能夠連續穩定地制出高純度的水。EDI的最大優點在于不用化學藥劑進行再生,因而不需要化學再生藥劑貯存罐及相應的中和池,而且無須對有害的化學廢水進行收集、貯存及處理,結果使EDI大大的簡化了系統。 RO的應用降低了對大型設備間的要求,而最近的EDI技術則完全地排除了這一點。由于EDI系統僅要求天花板的高度不超過18英尺(5.49米),即在通常的設備間內無高罐存在,在要求成套設備迅速地安裝起來以投入運行時,對高度規格無特別的要求是極為重要的。 還有一個優點是,EDI排出的濃水中僅含有進水中的雜質成分,通常這種水的水質比預處理系統的進水水質要好,故濃水可以直接地排至RO的入口,這樣就有效地消除了對廢水的排放。相反,混床的再生是一個一次性的過程,由于使用化學藥劑再生樹脂床,其廢液中含有比一般EDI濃水高3-4倍的廢棄離子,這類廢液通常不回收到預處理系統中,而是排放于廢水中和池內。 RO-EDI的運行過程是連續的,其生產的水質穩定,它不象混床在每一個再生周期的開始及結束階段因離子的泄漏而影響出水水質。這種連續運行的方式也簡化了操作,無需設置與循環的再生工作相關的操作人員及操作程序。 EDI純水裝置優勢 1.占地空間小,省略了混床和再生裝置; 2.產水連續穩定,出水質量高,而混床在樹脂臨近失效時水質會變差; 3.運行費用低,再生只耗電,不用酸堿,節省材料費用; 4.環保效益顯著,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不需要酸堿化學試劑來再生(綠色環保) 與同類進口產品比,能耗下降30%左右,節約運行費用 EDI在線再生,無需加鹽系統 出水水質穩定一致 能夠建立簡單的EDI系統 容易實現整體式的膜塊排列 重量輕,結構緊湊 EDI優點: EDI超純水設備,半導體超純水設備,工業超純水設備 1.出水水質具有最佳的穩定度。 2.能連續生產出符合用戶要求的超純水。 3.模塊化生產,并可實現全自動控制。 4.不需酸堿再生,無污水排放。 5.不會因再生而停機。 6.無需再生設備和化學藥品儲運。 7.設備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8.運行成本和維修成本低。 9.運行操作簡單,勞動強度低。 性能參數: EDI裝置的工作過程通過交換羥基離子或氫氧根離子去除不想要的離子,然后將這些離子輸送到廢水流中。離子交換反應在組件的純化室中進行,在那里陰離子交換樹脂釋放出氫氧根離子(OH-)而從溶解鹽(如氯化物、Cl-)中獲得陰離子。同樣,陽離子交換樹脂釋放出氫離子(H+)而從溶解鹽中(如鈉、Na+)獲得陽離子。 EDI裝置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后,它利用模塊兩端電極使水中的帶電離子移動,并配合離子交換樹脂及選擇性樹脂膜,以加速離子移動去除,進而達到水的純化,產水電阻率可達到15--18M。 進水要求及性能參數 進水總鹽量(CaCO3計) <25ppm或50μs/cm TOC <0.5ppm 5.0~9.0 余氯 <0.05ppm PH 硬度(CaCO3計) <2.0ppm Fe、Mn、H2S <0.01ppm 可溶硅 <0.5ppm 工作溫度 5~40℃ 工作壓力 1.0~2.0bar 工作壓差 0.4~1.0bar 水利用率 >95% 產水水質 >8.0MΩ.cm 產水質量達到16MΩ•CM以上(25攝氏度);回收率90-95%。
水質符合美國ASTM標準,電子部超純水水質標準(18MΩ*cm,15MΩ*cm,2MΩ*cm和0.5MΩ*cm四級) ●預處理-反滲透- 水箱-陽床-陰床-混合床-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精制混床-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 ●預處理-一級反滲透-加藥機(PH調節)-中間水箱-第二級反滲透(正電荷反滲膜)-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 ●預處理-二級反滲透-中間水箱-水泵-EDI裝置-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 ●預處理-二級反滲透-中間水箱-水泵-EDI裝置-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精制混床-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最新工藝) 選項指導: EDI模塊(膜堆)是EDI工作的核心。一個簡單的EDI膜堆主要由兩個電性相反的電極和多個模塊單元對組成,一個膜單元對由一個填滿陽離子和陰離子交換樹脂的淡水室(D-室)、一個陽膜、一個陰膜、一個濃水室(C-室)組成。EDI膜堆包含多個膜單元對。在每個膜堆的內部有兩個帶有600V電壓的電極,這是通過每個膜堆必需的電壓。正極帶正電壓,負極帶負電壓,電流在正極和負極之間通過30個膜單元。任一個淡水室都包含著陽樹脂和陰樹脂,它相當于一個8千米厚的混床。一個陽膜朝著陰極的方向把淡水室和濃水室分開,在另外一邊,陰膜也把淡水市和濃水室分開。EDI用的膜和RO用的膜很不相同,RO用的膜允許小顆粒的分子污染物和離子以及水通過,而EDI膜象離子交換樹脂一樣是用聚苯乙烯材料制作的,只允許帶適當電荷的離子通過,水基本上不能通過。樹脂通過水的分離持續的再生。在電場中,給水中的水分子被分離成H+和OH- ,被異性電荷相吸,H+通過陽陽樹脂移向陰極的方向,OH-通過陰樹脂移向陽極的方向。這種H+和OH-的遷移再生了樹脂,陽膜允許H+通過進入濃水室,陰膜允許 OH-通過也進入濃水室,H+和OH-結合生成生產的水。濃水室中自己水的流動將帶走水中的陰陽離子。膜阻止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的進入淡水室在水流通過淡水室的過程中,離子被樹脂去處,所以膜的有效側(淡水室)就會產生純水。 再循環---一個重要的工序 在EDI中,90%到95%的水流過淡水室,水流并行的通過多個膜堆,每個膜堆都并聯很多個淡水室,水流一次性的通過淡水室,流出來的就是高純水。另外的5%-10%被送到濃水室,其中3%-8%流出EDI后作為補充水,2%用來沖洗電極。濃水的再循環增加了水的電導率而要 增加EDI系統通過的電流。EDI廢水的PH主要由給水的品質決定。通常都是品質很好的水,PH接近中性。排放的濃水可以通過返回到進水口進行回收,極水包含低濃度的氫氣、氧氣和氯氣要送到一個通風的地方進行排放。在過去的三年內,EDI系統已經被許多的水處理的領域所接受,今天幾乎一半的新建的電廠和半導體水處理系統和75%制藥水系統包括EDI。最近的研究已經鋪平了DEI膜的發展道路,在將來的歲月里,將要為電能的節約和水品質的提高,特別是硅和硼的減少而努力。在將來的幾年內,可以預測更高質量的水質可以被制出,而且將對進水的水質要求要降低,特別是硅和硬度的要求。 附1:EDI的維護需求 EDI超純水設備,半導體超純水設備,工業超純水設備 EDI在一個設計良好的系統中需要很少的維護。使用的儀表每1-2年需要一次校準。強烈推薦每周要把壓力、流量、電流數據做幾次(4-7?)記錄在案,以便以后用來研究污物和濃縮比例的問題。當預處理工作不正常或者預系統設計的不好時候,濃縮比例和污染會存在。當發現污染的時候,在很多情況下清洗可以恢復膜的性能。制藥系統將根據預處理系統的清洗來決定EDI系統的清洗,其清洗的過程和所用的化學物和RO系統很相似。 EDI的膜堆的壽命為5-10年甚至更長,膜堆確切的壽命主要取決于水源、預處理系統和維護水平、根本上還是取決于其所使用的陰離子的強度的穩定性,在一個標準的設計中,簡單的膜的問題可以通過隔離而解決,這只需要幾分鐘, 甚至不需要停運系統。 附2:怎樣設計一個EDI系統? 連同EDI膜堆在一起,一個完整的EDI系統應包括整流器、控制系統、裝置、管道、閥門和再循環泵。所有這些安裝在一個底座上。這些部件和我們在RO系統中的那些部件很相似,但整流器除外,它通過把一個三相的交流電轉變成直流電來為EDI系統提供能量。EDI的生產廠家為每個膜提供了一個標準流速。就象RO的設計和建造一樣,原始設備制造商根據特定的應用設計了柔性的膜組。在通常的系統中包括RO和EDI。可以根據增加和減少膜的數量來改變產水量。很多單一膜組的系統設計每分鐘5-10加侖的流量。通過增加多個膜組可以增加更多的流量。EDI是一個精處理技術。應用純凈的RO產品水或者滲透水作為給水而進一步純化。預處理設計要求出水水質嚴格達到EDI進水水質的要求。下面的表是EDI系統典型的進水水質要求。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流程來達到進水水質的要求。城市水處理的典型流程是 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處理→單級RO→EDI。在高硬度的水處理中,軟化被加入到處理的流程中: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處理→軟化設備→單級RO→EDI。 在系統的設計中,CO2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分子的CO2可以通過RO膜給傳統后續設計混床或者EDI中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加重陰離子的交換負擔。當進入EDI系統的時候,根據在系統中PH分布情況,CO2將以CO32-和HCO3-形式被去除。如果要達到相同質量的水質,應該增加額外電流來克服這些額外的CO2。低PH將增加進水中的CO2,(in some cases)在一些情況下,我們通過加苛性堿來增加PH,把CO2轉化成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有效的增加RO膜的去除率。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處理→加苛性堿→單級RO→EDI。在一些情況下,加酸用來防止RO膜結垢,這種情況就需要脫碳器和脫氣裝置來去除CO2 或者用阻垢劑來代替加酸。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處理→加酸→單級RO→脫氣裝置→EDI。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處理→加阻垢劑→(加苛性堿)→單級RO→EDI。如果EDI系統來水水質電阻可以達到16M歐姆或者可以提供更好水質的保證,那么為了制取相當純的水(電阻大于18兆歐姆),精制系統可以采用不可更新的混床。用于精制的混床系統的負載非常小,通常可以運行1-2年,然后重新更換新的再生好的樹脂,這樣也可以避免化學處理。預處理系統→RO→EDI→一次性混床。混床系統一般需要兩列,而EDI系統不需要容余,它可以連續再生,模塊化設計、內建容余。然而在半導體和其他重要的電廠,即使在設備不運行的時候,它可能每分鐘也要花費最終用戶成千上萬美圓。(在這種情況下)既然這樣,最終用戶更愿意接受有RO的EDI的容余。 附表1: 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表 (第一代):預處理+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混床 (第二代):預處理+RO+混床 (第二代):預處理+RO+E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