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品牌:銘典
產品型號:藝術掛毯
材質:蠶絲
規格:61cmx79cm
顏色:白色
皮料:其它
神馬 地毯實際規格:地毯寬61cm,長 79cm地毯含畫框規格:地毯寬76cm,長 94.5cm編織密度:每平方米390萬個手工結 原材料:真絲 經線:真絲 緯線:真絲生產時間:23個月這幅掛毯主題鮮明,構圖中心突出,色彩柔和淡雅,充滿了強烈的動感。畫面中心描繪的是一匹正在騰云駕霧、疾馳如飛的神馬,云彩像風一樣裹過,虎虎生風,動感十足,有著神秘的威儀和奔騰的力量。畫中的神馬期待著優秀的騎士和它一起去奮斗、去馬到成功。畫面的四周環繞著各種各樣的鳥和動物、樹木,有振翅飛翔的仙鶴,有快樂飛翔的小鳥,有疾馳奔跑的野兔,有翱翔的雄鷹,還有栩栩如生,鮮花掛滿枝頭的樹木,紋樣細節豐富,線條細膩、精美、流暢,無論是馬還是動植物人物都如活了一樣,給人以美不勝收的感覺。 手工地毯作為一種高檔的室內裝飾,自16世紀開始就得到了歐洲皇室的青睞,在當時東方手工地毯和中國瓷器一樣,成為了西方人最熱知和仰慕的東方文明象征。進入19世紀末期,東方手工地毯逐漸步入個人家居,不僅成為居室主人生活品味和文化修養的標志,而且更是一個人社會地位與尊貴身份的象征。 一條純手工制作的地毯,從繪圖、絡絲、煉絲、染色、掛經、編織到成毯后平剪、水洗、挽穗、整修,總共要經過數十道工序,一般耗時14-18個月才能完成,其繁復的工藝需要制作者具備出色的藝術欣賞能力、高超的手工技藝和極強的毅力與耐心。在傳統手工作坊,一名織工從七八歲就要學習相關技能,直到適婚年齡才能完全掌握整套工藝流程。在整個制作過程中,編結是考驗織工技能與耐性的主要環節。結點越密,毯面的圖案就越細膩、線條就越流暢。正常的地毯每平方米的結點為73萬個結,高檔地毯每平方米的結點達到390余萬個結;我廠優秀織工花費了四年時間生產的一條真絲藝術掛毯,規格寬為30cm,規格長為40cm,地毯結點密度竟高達每平方米1550萬個結,是目前世界上手工編織密度最高的地毯,是手工地毯中的極品。 手工地毯在原材料的選用方面也非常考究,通常為天然真絲或羊毛,不含有任何有害于人體的物質。對于特別珍貴的地毯,人們往往會選用真絲,纖維長、彈性好,染色后色彩鮮艷,柔軟光滑,經久耐用。由于真絲的光澤,一條手工真絲地毯從不同的角度看上去,毯面呈現出不同的色澤變幻,令人稱奇。 手工地毯的線條和色彩,如同地毯的經線與緯線,構成了地毯最直觀的兩大審美要素。流暢的風景、花卉、庭院建筑和富有動感的動物、人物紋飾,精確嚴謹的幾何圖紋,都是手工地毯的主要構圖元素。在這里,線條被提升到一個突出的位置,整幅畫面在各式線條的穿插交疊中,達到了一種精妙的和諧,繁而不亂,變幻無窮,在看似束縛的規范中延展出自由想象的空間,這是地毯的藝術,更是東方的智慧。色彩的對比與搭配,同樣是欣賞手工地毯的關注點。無論是樸實粗狂的游牧風格,還是典雅尊貴的皇家氣派,在鮮明的主基調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色調的微妙差別,乳白色、玫瑰色、深紅、桔紅、米色、深藍、金黃等,細膩的各色染線共同編織起豐富多彩的畫面,雅俗共賞,令人驚艷。色彩和線條在地毯的圖案里得到了極致發揮。 獨一無二是手工地毯的藝術特征。如今在意大利、法國、瑞士等國的著名奢侈品的核心價值也正是在于保留了手工制作的傳統。手工制作,就意味著稀缺性和獨一無二性:稀缺是因為傳承工藝的人群有限,他們對材料、工藝都極講究,有些材料本身就非常罕見,而某些工藝流程耗時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獨一無二是因為每個手工的制作過程都體現了藝術家、工匠的個人風格,這是無法復制的。在這一獨特而有限的市場關系中,每一件產品都是為特定的客人量身定做,而為了爭取和保持有限的客源,制作者必然精益求精,寧缺毋濫;再加上設計者和編織者的個人因素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兩張手工地毯是完全相同的。這些特征使手工地毯先天地具有了收藏品的特質,同時也使它的擁有者獲得了獨一無二的身份體現。2008年6月5日一條手工波斯絲毯在美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以44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在前不久結束的倫敦佳士得“東方地毯”專場拍賣會上,一條17世紀中期產于波斯科爾曼地區的地毯以959萬美元的驚人價格成交,刷新了手工地毯拍賣的最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