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品牌:佰標
抗菌紡織品的性能測試紡織品檢測方法佰標權威測試紡織品抗菌性能測試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測試方法、半定量測試方法和定量測試方法。
2.1定性測試方法
定性測試方法主要有美mAATCC Test Method90(Halo Test,暈圈法,也叫瓊脂平皿法)、JISZ2911-1981(抗微生物性實驗法)、AATCC-30(紡織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爛性能的評定)以及GB/T20944.1-2007(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等。定性測試方法包括在織物上接種測試菌和用肉眼觀察織物上微生物生長情況。它是基于離開纖維進入培養皿的抗菌劑活性,一般適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適用于耐洗滌的抗菌整理。優點是費用低,速度快,缺點是不能定量測定抗菌活性,結果不準確。
2.1.1 AATCC一90試驗法
是用于抗菌劑篩選的抗菌效力快速定性方法。原理是:在瓊脂培養基上接種試驗菌,再緊貼試樣。于37℃下培養24 h后,用放大鏡觀察菌類繁殖情況和試樣周圍無菌區的暈圈大小,與對照樣的試驗情況比較。此法一次能處理大量的試樣,操作較簡單,時間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雖然規定了在一定時間內培養試驗菌液,但是菌濃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另外,阻止帶的寬度代表的是擴散性和抗菌效力,對于與標準織物比較是有意義的,但不能作為抗菌活力的定量評定。
2.1.2 AATCC-90噴霧法
AATCC-90噴霧法是對AATCC一90試驗法改良之一,是在培養后的試樣噴撒一定量TNT試劑,肉眼觀察試樣上菌的生長情況。其發色原理為TNT試劑因試驗菌的琥珀酸脫氫酶的作用被還原,生成不溶紅色色素而顯紅色,從而達NC-U定抗菌性的目的。該種方法的優點就是無論試樣是否有抑菌圈形成,只要平板上有細菌生長,就會顯出紅色。
2.1.3 AATCC-90比色法
AATCC-90比色法也是對AATCC一90試驗法改良,是在培養后試樣上的菌洗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TNT試劑使發色,15 min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525 nm處的吸光度,來求出活菌個數。但是以上兩方法不適用于無琥珀酸脫氫酶的試驗菌。
2.1.4 J ISZ291 1抗霉菌試驗法
該法是第一條研究思路在霉菌檢測中的早期成果,其基本原理是:在樣品及培養基上均勻地噴灑一定量的混合孢子懸液,培養一定時間,定期觀察試樣長霉情況,按霉菌的生長情況分等級評價試樣的抗霉菌性能。
2.1.5 AATCC 30試驗法
AATCC-30是對紡織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爛性能的評定。確定了紡織材料抵抗霉菌和耐腐爛的性能,以評定殺菌劑對紡織材料抗菌性能的有效性。分為土埋法、瓊脂平板法及濕度瓶法等幾種方法。土埋法是指將樣品(具有一定尺寸)埋在泥中一定時間后,測定樣品的斷裂強度。此法是用樣品經土埋處理后所損失的斷裂強度來表征其抗霉能力。瓊脂平板法就是用來評估織物抵抗這類細菌能力的。該法是將含有培養基的瓊脂平板均勻滴上一定量的分散有曲霉菌孢子的水溶液,然后將經非離子潤濕劑處理的樣品圓片放置其上,并在樣片上均勻滴加一定量的上述水溶液,在一定的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最后觀察樣品上霉菌的生長情況。它是用樣品圓片上的霉菌面積來進行表征的。濕度瓶法是經過預處理的樣品條懸掛置于一個有一定通風的、盛有一定量的分散有一定數目細菌孢子的水溶液的廣口瓶中,在一定的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此法也是用樣品條上的霉菌面積進行表征。
2.1.6 6B/T 20944.1-2007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此標準是國內最新推出的紡織品抗菌性能定性測試方法,平皿內注入兩層瓊脂培養基,下層為無菌培養基,上層為接種培養基,試樣放在兩層培養基上,培養一定時間后,根據培養基和試樣接觸處細菌繁殖的程度,定性評定試樣的抗菌性能。 杭州佰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在產品檢測服務領域已有豐富的檢測經驗。與TUV、SGS、MTS等跨國權威實驗機構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佰標是歐盟德國TUV授權產品代理,我們專業提供紡織品測試,皮革類產品檢測,建材五金測試,物理測試,食品級檢測(德國LFGB檢測、美國FDA檢測、法國DGCCRF檢測等)、紡織品相關檢測(甲醛含量測試、織分析.尺寸穩定性測試、牢度測試、度及其他測試)、AZO氮染料測試、DMF富馬酸二甲酯測試、ROHS測試、并且受理ONCAP認證(尼日利亞)、SASO認證(沙特阿拉伯)、KUCAS認證(科威特)、PVOC認證(肯尼亞)、阿爾及利亞認證等服務。歡迎撥打檢測認證咨詢熱線:0571-88757307聯 系 人:俞先生 手 機:13588212496郵 箱:tonyyu93@gmail.com網 址:www.ce-inc.org地 址:杭州余杭區良渚鎮好運路2-6號.2號樓103室